有废纸打包站的老板,一天就赚了十几万!饭桌上,顾建国和同行们闲聊着,语气中携带羡慕。
顾建国从事着造纸产业链的第一环上门收购废纸,打包站老板,正是他的下家。
千里以外,在网上售卖小工艺品的吴倩此刻感觉到的却是焦虑。
今年的双十一,对于吴倩来讲,愁的不是进货渠道,而是纸箱。
因为快递包装盒紧俏,她早早就把身边所有亲朋好友的废弃纸盒收罗一空。
以快递包装所用箱板瓦楞纸为例,废纸占到了整个原材料的80%-90%。
去年开始,受环保政策影响,国内开始大幅度限制进口废纸流入,2016年,废纸材料中进口量2850万吨,国内废纸量5000万吨,进口废纸占比降低到34%。
材料紧张阴影下,一年时间,洛阳纸贵。
然而,国庆之后纸价的过山车行情,又给这场狂欢盛宴增加了更多的戏码:有人在大笑,有人在烦恼1、一位废品收购工人的郁闷北京的秋季依旧短暂,气温骤凉,但为了收废纸,顾建国还是会天天在回龙观游荡到深夜。
来北京混迹20年,他干过拆迁、帮人搬过家、倒腾过旧家具,甚至还做过家政服务,什么赚钱做什么。
2007年的时候,旧家具是抢手货。
那时鼓励农民工进城,建设首都,外地人乌央乌央的涌进去,无论新旧款式,是个床都能卖出去。
铜铝,则是废品中的黄金,品质好的旧铜一斤能卖40元,收益最高。
十年之后,废纸替代了铜铝的地位。
去年下半年,废纸价格从4毛钱每公斤开始上涨。
非常快,到1元,再到1.5元、1.8元、2元暴涨的速度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象。
顾建国从收废纸的老乡那里得到了消息,看着满屋子折价也卖不出去的废铁和暖气片,他决定在废纸上捞回来。
但,盼着在废纸上反败为胜的顾建国却发现,这个产业链最底层的行业,并没那样看起来那样简单。
目前各家收废品的人太多,价格低了人家不卖给你。
打包站那边天天短信价格给大家,爱卖不卖。
顾建国抱怨,之前价格低的时候,4毛钱一公斤收来的废纸,在打包站能卖到6毛多钱。
国庆前,每公斤回收价最高到了2元钱,但卖给打包站最多也就2.2元。
爬楼、打捆、运车,价是涨了,但还是挣那两毛钱。
没在疯狂的废纸上挣着钱,让顾建国非常是郁闷。
此前,一个老乡告诉他,今年废纸最紧俏的时候,回龙观附近一个天天倒腾几十万公斤废纸的打包站老板,1元/公斤收的货,本来1.2元卖给造纸厂,结果囤了一段时间,卖到了1.8元,一天就挣了十几万。
纸价仿佛总在跟顾建国作对,人家赚大钱,他反而亏了。
十一国庆节后,涨了一年的废纸价格开始动荡,早上1.5元收来的废纸,下午跌到了1.2元。
顾建国想着,肯定是自己规模不够大,他盼着把买卖扩展开来。
但,没路子,做打包站买卖,收来的废纸不了解卖给哪个,赚钱交易的玄机人家如何会对你说。
他又有的退缩。
2、日入几万的打包站老板午后时分,尽管有的雾霾,但阳光依稀可见,杨志刚慵懒的躺在临时搭建的铁皮屋子里。
门外,他经营的打包站天天运转着100吨废纸。
北京五环外,大大小小的废纸打包站,隐匿在高楼和荒地交错的城中村里,散户们架着三轮和古董货车,将从各家各户收来的废纸送到这里打捆,然后再运往分散在北京郊区的造纸厂。
在打包站,计量单位由公斤变成了吨。
废纸价格最疯狂时,六七家纸厂的业务员同时来找杨志刚抢货。
一天两涨,每吨的价格波动有四五毛钱,当天的差价就可以为他带来几万块的超额收益。
这像是天上掉下馅饼,要了解,正常状况下,价差扣除人工、水电、物流,每吨废纸只能为他带来2到3分钱收益。
这个东西就像大蒜,今年价格一直涨,是挣着钱了,但超额收益拿不准,有时跌了还赔钱呢。
杨志刚打了个哈欠,相比顾建国的开心,他对于圈子里最多日赚十几万的佳绩轻描淡写。
尽管天天有上百吨的流转量,但现在,在杨志刚的打包站里,却丝毫没废纸堆积成山的痕迹。
这回,并非由于紧俏。
国庆后,全国各大造纸厂连续下调废纸收购价格,仅11月的第一周,下调幅度就接近了10%。
从最高峰的3000多块钱一吨,到目前,刘志打包站转出的废纸价格已经只有2000多元。
早上给的价格,下午可能就不同,也不了解是上浮还是下调。
杨志刚说,现在废纸的行情从之前的一路上涨变成了上蹿下跳。
这比百年一遇的废纸上涨行情更让他不可以平静。
目前没人敢存货,都是当天收的货当天发出去。
一夜之前,囤积废纸的机会变成了风险。
面对价格的波动,他把之前一两周的存货流转改为了随要随发。
除去纸厂发来的价格,杨志刚目前天天都会盯着新闻。
不会再涨了,听说外废立刻又要放开,还会进去,废纸价格下跌一定遭到这个影响。
他笃定地说。
3、小纸箱厂的烦恼初中毕业,刘勇就在廊坊的纸箱厂里干起学徒。
2007年,耳濡目染该行业十几年的他,不想再给人打工,和几个哥们合伙开了一家纸箱厂。
他的工厂生产纸箱、纸盒,目前每月有100多万元流水。
在廊坊,像刘勇如此规模的涉纸工厂不计其数这个距离北京不到1小时车程的区域,有着完备的造纸产业链,用当地人的话来讲,他们吃纸拉纸,连三岁孩子都已经开始和纸交际。
北京大多数废纸,都流向这里,一番加工后,重回各家各户。
和顾建国的盼望、杨志刚的暴富不同,原纸价格的剧烈变化,给刘勇带来的更多是烦恼。
去年开始,纸板厂取消账期,需要刘勇携带现金去提货,今年,干脆直接变成了先付定金排队等货。
最多一次,刘勇给纸板提供商打去三十万预付款,提货时,价格直接涨了10%,只能再补几万块。
原则上说,纸价上涨对纸箱厂的价值并没什么影响,由于提供商涨多少,卖给顾客的就涨多少,尽管这样,刘勇还是免不了赔本交易。
有一次,为了应对价格上涨,他故意将价格调高5%,结果这批货的本钱,最后上涨了接近10%。
为了维系老顾客,偶尔亏本并非最让刘勇难受的。
价格无休止的调整,是他最烦心的他需要一遍遍的跟顾客讲解价格的变动。
纸板厂下午五点发第二天调价函,隔了一天又发。
大家跟顾客价格时,要强调这个价格只管今天,不管明天,顾客也跟你急。
刘勇不能不找律师改了跟顾客间的合同,可以根据上游行情调价。
为了不叫人感觉自己坐地起价,就要跟顾客去讲解,费一大堆嘴皮子,还要拿采购原材料的发票给他们看。
前不久,一个在俄罗斯做纸浆的朋友找到刘勇。
由于俄罗斯树多,纸浆实惠,这个朋友想运到国内来卖,期望他入伙。
这是个大交易,他有点动心,但一船拉来上千吨纸浆,前期投入本钱太高,他没这个实力。
造纸是个门槛非常低的行业,几十万买台机器再租个厂房,就能开干。
沧州满大街都是卖机器的,保养好的话用个10年还能对半折价卖出去。
本来就是供大于求,目前环保变严,大厂的买卖更容易做,他们机器贵,产业链全,订单和顾客也稳定。
刘勇相信,原纸价格就像房价一样,涨的永远会比跌的多,而他已经萌生退意。
4、真的的赢家在虾兵蟹将们为捉摸不透的纸价叫苦不迭时,大型纸企却迎来了久违的春季。
在纸企最新公布的三季报中,博汇纸业(600966.SH)净收益6亿元,同比增长470%,超越2016年全年,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%增长到24%;山鹰纸业净收益则为14亿,同比增长591%,毛利率也由16%增长到23%;玖龙纸业(02689.HK)最新年报则显示,其2017年(跨年度)净收益44亿港币,同比增长291%。
这个过去被认定已经安乐死的行业,也重获资本市场喜爱。
去年8月开始,博汇纸业股价从最低3元/股上涨到最高7元/股,山鹰纸业从最低不到3元/股上涨到最高接近6元/股,玖龙纸业更是从不到6元港币/股上涨到接近18元港币/股。
纸企股价最高涨幅均达1倍以上。
以瓦楞纸为例,前三家市场份额在40%左右,集中度不是非常高。
环保政策变严,中小厂的产能进一步淘汰,提升行业集中度,当然利好龙头企业。
一家上市纸企董秘对腾讯财经《棱镜》表示,在整个产业链的涨价潮下,大型纸企能更好的控制收益水平,同时在定价方面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。
而在整个产业链中,无论是废纸收购价格,还是纸板出厂价格,处在产业链中游的大型纸企,均拥有定价权。
国庆后,废纸价格的连续下跌,最后没能支撑住下游商品的价格。
11月7日,玖龙纸业开始下调原纸价格,在华南,东莞玖龙瓦楞纸一次性下调了1000元/吨,白板纸和牛卡纸每吨价格也下调了400到500元;华北的天津玖龙,瓦楞纸一次性下调400多元/吨。
这是最近产业链龙头带领下的最大幅度降价。
行业对于纸价到底能涨多高的联想,瞬间又变成了到底能跌多少的臆测。
在廊坊,由于环保需要,刘勇的纸箱厂已经停工三天。
每到这种时候,他和几个合作伙伴,都要用我们的分红补贴工人薪资。
在纸价暴涨时,刘勇天天都会和顾客谈价到深夜,连上中学的儿子都已经对业务门清,但他心里认定,孩子长大后做什么都不要再干这行。
杨志刚则继续他五点起床、十二点睡觉的打包站买卖。
他不指望靠倒卖废纸赚快钱,只想着价格快点跌下去,稳定下来,如此就不需要担忧高买低卖了。
而顾建国,依旧骑着三轮,守在回龙观的小区门口,为了天天一百多公斤的废纸而奔波。
这类废纸,一个月能给他带来不到一千元钱收入。